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咸宁老党员交纳10000元党费,百岁生日现场分享“粮食经”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时间:2024-06-26

2024年6月24日,老党员苏礼正恰好年满百岁,他带着一家人来到咸宁市财政局离退休第一党支部,向党组织交纳一万元党费。他通过这样的纪念方式,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

交纳大额党费。黄铮 摄

老人虽然身材消瘦,但容光焕发、精神饱满。在向青年干部们分享人生经历时,他多次脱口而出:“我们要感党恩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一心干事,争当先进

苏礼正1924年出生于鄂州。6岁时,他就开始帮家里放牛、种庄稼。在他10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父亲身患多种疾病。于是,他兄弟三人便一起跟着婶婶一家生活。

17岁时,苏礼正几经辗转才前往阳新县落脚,在一家杂货店做学徒工。1949年,苏礼正积极向进步组织靠拢,善良敦厚的他很快被当地的店员工会吸收。

此后,工友之间的互相帮助温暖了他的生活。“以前哪有这种组织呢?所以说,共产党来了,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的日子也就好了。”苏礼正告诉记者。

经工会推荐,1954年8月,苏礼正被阳新县韦源口镇粮管所录用,从此就一直在各个乡镇的粮站、粮管所里扎下了根,先后任阳新县韦源口镇粮管所营业员、大王镇粮站站长、太子镇粮管所所长。

苏礼正老人为百名党员干部上一堂“微党课”。黄铮 摄

“我进粮站后,有一位姓陈的‘管乡员’成了我的榜样。‘老陈’并不比我年纪大多少,他为人正直,遇到事情带头上,做工作一定当先锋。后来我知道了,他是一位党员。”

“他把寻常的小事都做好,遇到困难带头上。”苏礼正告诉记者,他已经不记得“老陈”的姓名,但“老陈”做的事情、大家对“老陈”的口碑,他始终都忘不掉。

要做像“老陈”一样的共产党员,苏礼正暗下决心。由于工作敬业踏实、为人忠厚善良,1955年8月,苏礼正被组织任命为阳新县大王镇粮站站长。

“稻子收割后,没有干透的粮食不能进粮仓。”当时粮站负责管理粮票、公粮征收、余粮等工作。每个粮站只有五六个人,常年吞吐量达三百多万斤。

一方面,为数不多的职工要完成巨量的粮食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保证粮食数目精准、颗粒归仓。

翻晒粮食、封包装袋、背粮入库。每个麻袋重达一百四十斤,作为站长的苏礼正并没有摆官架子,始终带着粮站职工冲在第一线,圆满完成每年粮食征收任务,从来没有少过一斤粮食,也没有错过一分钱。

终于在1960年,他也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过了“老陈”手中的火炬。

在苏礼正的带领下,阳新县大王镇粮站成为了全省财贸先进集体,他个人也成为了1978年咸宁地区财贸学大庆学大寨先进工作者代表。

一心奉公,清正廉洁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极其缺乏,且凭票供给。因为粮管所的负责收购公粮、统购粮、供应给该地区人的粮食和油料等物品,并发放居民购粮证、定销粮,是当时人们眼中数一数二的好单位。

大王镇粮站负责16个大队、104个生产队的粮棉油购销任务,苏礼正也成为当时的“大红人”,街里街坊以及亲戚好友想方设法地巴结他。

苏礼正带领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黄铮 摄

面对各种诱惑,苏礼正始终保持党员干部清廉本色,从不徇私,从不沾公家一分钱。退休时,连工作服都上交给了公家。

“1955年,我工资40块钱,是粮站里最高的。国家已经给我了这么好的待遇,绝对不能搞歪门邪道。”

60年代期间,阳新县大王镇粮站新建3万元的粮食存储仓库项目。当时作为站长,如果随便虚报一点工程量,就可能获得数百元乃至上千元。面对巨大的诱惑,苏礼正始终没有动摇。

“决不能做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的事。”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粮票盘存的时候,苏礼正发现多出200元粮票。

起初,他以为盘错了。一个星期后,经多次反复盘点,还是多出了这200元粮票。他没有将这些粮票留作他用,而是果断上交国家。

在那样一个年代,面对这样一笔笔“巨款”,苏礼正始终秉持着廉洁奉公的原则,彰显了党员干部的本色。

一心为民,服务群众

“苏站长来啦,苏站长来啦……”

在苏礼正老人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粮站始终与当地农民、大队长、小队长和社员打成一片,从各方面方便贫下中农,积极服务农业生产。

无论哪里有需要,苏礼正都会带着粮站职工,一起冲上前去伸出援手。

1974年6月的一天晚上,突然暴发山洪,粮站附近的一处水库发生险情。

闻讯后,除留一人在粮站值班外,苏礼正带领其余职工,全都挑着百余斤重的麻袋火速赶到水库,奔向急流、跳入水中,与贫下中农一道奋勇战斗。

“我们当时就是一起冲进水里,一起用那些麻袋,把水库的坝再堆高一点。”回忆往事时,如今的苏礼正云淡风轻道。

最终,粮站职工和村民们成功携手保住了水库大坝,保全了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水利设施,更保护了村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百岁老人苏礼正分享人生经历。黄铮 摄

不论酷暑炎夏还是数九寒冬,苏礼正都会组织粮站职工送粮油到贫下中农家,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

在阳新当地的姜祥山上,曾住着一位石大娘,日常生活就指望着山下送来的粮食。

每次为石大娘送物资,苏礼正不光要扛四十多斤的米,还要走几公里的山路,爬几百级台阶。

不论严寒酷暑,苏礼正始终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一定把物资给石大娘送到家。有一年春节前后,虽然风雪交加,让本就不好走的山路更加湿滑,苏礼正还是带着职工们把粮食和年货送到了石大娘家。

看到粮站的同志们时,石大娘激动得热泪盈眶。

一心向党,传承家风

工作期间,苏礼正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退休后,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始终坚守着作为一名党员的原则和底线。

1980年4月从财贸系统退休后,苏礼正从阳新县搬到咸宁温泉,跟子女一起生活,并在原咸宁地区财政局担任门卫。为方便开展组织生活、接受组织监督管理,他几经周折才把党组织关系从阳新县转到了咸宁地区财政局。

不仅如此,老人还几次向党组织提出,希望增加党费,为党组织多做贡献。

“是党员,就应该交党费。不是共产党,我也活不到100岁。党救了我们一家,救了一切,交1万元党费是我的一点心意。”

“我爷爷退休44年了,退休工资不到4000元,在100岁生日的时候交1万元党费,这种境界令我十分感动。”苏礼正的孙女苏华告诉记者,老人经历了旧社会的苦日子,平时生活十分“抠门”,出去散步口渴时,都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

对于老人“慷慨”之举,家人表示这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老人一心向党、严格要求的家风传承。

苏华的女儿是三峡大学的一名本科生,也在大学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年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虽然已考上研究生,但她主动向学校申请,准备在读研之前去恩施支教一年。

谈起自己的“曾外孙女”,苏礼正老人满是认可与疼爱。对于下一代和未来的发展,苏礼正满怀信心与憧憬。

“我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看着电视里面,现在搞农业生产,都用上了无人机、机器人,真是太先进了,可以感受到国家确实强大了。”苏礼正对记者说,希望以后机器人能继续解放生产力,种庄稼就再也不用像自己当年那么辛苦了。

而针对一些浪费粮食的社会现象,苏礼正老人更是深恶痛绝。他告诉记者:“我想,粮食,应该人人爱护,因为粮食人人都要吃。国家现在强大了,还是要把粮食管好。我相信,只要思想站得稳,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苏礼正百岁生日现场。黄铮 摄

2024年6月24日,咸宁市财政局为苏礼正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交纳大额党费和主题党日活动。

该局党组书记、局长毛湘宁表示:“苏老无论是当学徒还是在粮站工作,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近30年,从来没有少过一斤粮食,也没有错过一分钱。大家要学习苏老始终忠诚于党的境界情操,把党性锤炼贯穿终身。”